i Am

我的相片
在天堂和世界之間; 在真實和假象之間;在一切的選擇和結果之間, 是我.

2011年6月23日

單單和祢一起的一晚








我,愛祢。


-- S via iPhone

幸福的巧合

最近S 特別留心巧合,隱約中總感覺有串聯的訊息,四處來襲。
比如,說好休息滿兩個月,就該開放履歷表,開始現實生活。正下不了決心,爸爸媽媽就決定上台北來看我了…,怎麼也躲不了。
比如, 雖然上班意興闌珊, 對教書上課卻滿腦子天馬行空,只是下學期兼任的課表依然很亂,真要找工作也擔心一周分散數天的課會讓我不務正業。正想著呢,電話就響了。所有的課, 竟然都乖乖排在同一天,好像不教不行。
這不是巧合,是啥?

比如, 這一天,圖書館裡來了一批剛上架的新書,我不作二想地夾帶一本回家,「不幸年代裡的小幸福」。主角瓦里希是一個哲學博士,但卻在洗衣店工作。有一天,他巧遇研究所同學,對方已經是社區大學的公關主任,不知怎麼地, 洗衣店的哲學博士開始說起自己即將草擬一個學苑,專門教人在不幸的年代裡找到幸福

! 這不是巧合,是啥? 活生生提醒了我,花了一整個月寫的文建案 [Hope 3.0 ] 「自己創造生活,從一戶到一條巷子」, S希望可以藉由環境心理學,啟發對私空間的經營,讓素人設計創作的活動在鄰里之間互動影響。 讓設計真正落實到每個人的生活,從一點到一條線,心靈啟發到居家美學。「這個計劃很好 !,看過的人都說。但事實是,明顯入不敷出難以營運,目前,仍在我的抽屜裡。所以, 當瓦里希說起這個幸福學苑時, 我差點自吞拳頭。

只是,這些巧合到底要告訴我什麼哪

不幸年代裡的小幸福

是的,這些洗衣廠在面對顧客的抱怨時總是裝聾作啞,這些人的腦袋似乎都已經不再健全,您瞭解嗎,我真是受夠了,我希望您不會是個裝聾作啞的人。
聽到這位女士的最後一句話,我們都笑了,我感到有些悲傷,因為我知道我經常裝聾作啞,只是為了能夠生存下去。
是的,我甚至可以宣稱,裝聾作啞是我的主要生活技巧之一。
對此,我當然不會露出一點風聲,即使在開玩笑的時候我也隻字不提。


洗衣店的工作是哲學博士生存的掩護,挖掘生活隱匿的真實,是他真正的存在目的。他自詡發明了一條條的觀察鏈,連繫不為人知的事件,讓他可以用一種不參與也不存在的方式,把自己放進另一個現實裡。這些現實,是書裡沒停止過叨絮。瓦里希,分明是憂鬱版的伍迪艾倫,「伍迪瓦里希」!

而且,這本書,真不是書衣上說的幽默文學。「這些年來,文化幽默可說變成了一種嘲諷,我對這種嘲諷始終非常忠實。沒有嘲諷,我甚至不能寫作也不能生存。」作者自己這麼說。「不幸年代裡的小幸福」的確充滿嘲諷。嘲諷生存必然的卑微 , 又 嘲諷嚮往未知的虛妄。嘲諷裡有透明的反省,又充滿無法坦白的孤寂和疏離。這種疏離緊貼在人和人無惡的愚昧之中,又荒謬得讓人忍不住覺得好笑。就好像讓S過目難忘的 [女人屁股與湯匙事件] , 我看了兩三次,發現這個女人從剛剛開始就一直坐在這把湯匙上,卻絲毫沒有察覺。要吃完這盤義大利麵,她並不需要湯匙,之需要一把叉子和張著大嘴在山一般的義大利麵上移動就夠了。我將臉轉向一邊,我不想讓人看見或聽見我在竊笑。我一向都知道:可笑的事物總是等著被揭穿的那一瞬間。”「伍迪瓦里希」先生, 忽然讓S想起小丸子的同學, 野口,  哼哼哼...  。

前面3/4 , 「伍迪瓦里希」自導自演,觀察記錄生存遭遇的種種面相,包括,疏離又溫熱的女體、無法控制的勃起,這些通通不是幸福! 他不得不地偽裝、不得不控訴,又不得不坦白。終於,遇見舊情人的下午,一塊送不出去的麵包,和吸乾她乳房的嬰兒變成她身邊的青年的事實,在讓「伍迪瓦里希」路上痛哭流涕,被女友送到精神病院裡, 他無法讓人了解自己,甚至是這個說要生他孩子的女人。

我跟著「伍迪瓦里希」住進精神病院, 慢慢地,才明白他為什麼在這裡安之如飴。1/4 裡一個簡短獲得幸福的說明。
生命原本就隱涵很多的暗示,有時,只有透過困境,才會逼著我們看清現實。當現實讓人難以忍受, 令人驚奇的是,經過一次脫離,就會明白,所謂生活多陷入一種程式, 一個「外來的複雜化的過程」。只要簡單的放棄,我們就可以重新開始,即使陌生的嘗試隱含著風險,卻明明白白地告示著, 你可以有許多不同的選擇。這是瓦里希在精神病院參透的事,更是我離職兩個月,最真實的心情…。

我感謝自己對巧合的觀察鍊, 我慶幸自己累積幸運的隱喻。
還好我活在一個更安穩的時空裡,因為家人的愛和朋友的祝福,還有最棒的經紀人,我的神。
如果我沒有意識到世代的不幸,是因為這兩個月,我沉浸在很多荒謬的念頭,嘗試很多好笑的嘗試, 不再小心臆測常理的規範,不再在乎,可笑又怎麼樣呢?  我真的感到幸福。


抽屜裡[ Hope 3.0 ] 依然溫熱,巧合的是, 又有人打電話問可不可以先辦個講座呢? ...
「在不幸的源頭總有一樁意外,在幸福的源頭,總有一樁巧合。」

臨睡前, iphone上撲來一句法國哲人的話,  S 不得不起身寫下這篇感文... 幸運,  正是巧合要告訴我的事吧?!

2011年6月21日

記夢 _ 夢不來

{ Picture via Piccsy}

夢沒來,我也走不進去當時的夢境尋找問題。
我猜,如果一個人失去了生活的某一個面向,必然不自覺地守著一種僵直。
我想我是的。
比如,即使我明明如此自由,卻常常直線似地求取答案。

為什麼不跳躍呢? 對著早晨的清光和新綠的樹, 我這麼想。

2011年6月19日

記夢

{ Picture via who I can't remember...}

我一直是個多夢的人,怪的是,自從離職以後,我的夢不再跟我說話了。
有時我感到自我終於合一、平靜安穩;有時,我想念那種迷走, 在不同意識場域裡說不清的寓言。
前一晚,好不容易又在劇院的夢中,猜解,讓我想念。
於是昨晚, 我在睡前告訴自己,「來吧,我們到未來走走」。小心地在記夢的小冊子裡夾上一隻筆,等在枕頭邊。
這一早醒來, 我的捕夢沒有畫面留下,只有一句無形體的留言, 「妳不過是正在旅行而已」。

怔怔地, 對著天花板發呆了好久
這是誰在對我說話呢?

但也不知道為什麼,醒來的我, 真的有一種旅行的心情。
到教會唱歌,與神相會。到餐館玩麵撈湯看雜誌,在路邊陰影下喝冰冰的咖啡。 熱沒有催趕我躲,也沒有什麼急著完成和交待的人生大事。
下雨的空氣中飄著草味的風,我在地板上和貓面對面,三三兩兩地看完幾本書。
這一天,困擾了一整個星期的落枕,就這麼好了

怎麼回事呢? 是我的夢,在遺忘的那一個流域,真實地對我呵了口氣吧?於是, 我迷失的一魄回了魂,有了一種安心。

這個夏天,記夢吧我私密的漂游旅行夢與徵兆。

[ Dream work] :今晚,我要回到夢裡的劇院,問清楚,既然不是我的設計,我的專業投入是為什麼呢?

2011年6月18日

剪髮

星期六,我的髮型師好友懷孕了。為了好心情和好消息,我們剪髮慶祝即將發生的一切。
傘外,是盛熱中的大雨…



-- S via iPhone

2011年6月17日

我看到的徵兆


三隻貓的暗示:
1,你自然會遇見該遇見的人
2,該消失的自然會消失
3,保持偶遇的好心情…

昨晚,夢見在一座劇院中,尚未完工...前大設計師老闆來參觀,他面色凝重,充滿疑問,我們爬上觀眾席,畫面裡出現劇場兩側, 是一片片折疊,如蝴蝶翅膀的銅色鐵板" 千萬不要用那種材質,反光太嚴重... " ,我對他說。我熱心地導覽,反覆地提醒 do & don't..."
夢裡,我是一個劇場設計專家。我想幫他。只是, 醒來那一刻, ( 或夢裡的聲音) 丟給我一個問題是, " 妳是專家,但是為什麼這設計又不是妳作的... ? "

為什麼呢?
我記得這個問題,卻沒在白日裡找答案
好忙。
一整天好忙, 忙著裝進文字丟給我的暗示。
如果你正在夢想的征途上,現在,沿途都有閃燈的徵兆
妳看到了嗎?妳看到什麼了嗎? 一切都是徵兆。一切都是徵兆。

我看到的徵兆, 依隨妳心。因為我的腦肯定分泌幸福的腺液, 我感到平靜知足。
我看到的徵兆, 依隨妳心。一晃眼,白日到了黑夜,我在文字裡不想休息活生生一股不讀會死,不想個透測不行的堅持,
雖然本子的塗鴉很亂,但是,我想我的設計療癒課就要成形了!

我看到徵兆, 我就是引導。引導人如何走入創作者的核心和猶豫和專業, 這種協助就是創作。協助別人實現夢想,讓我快樂,而這種快樂,就是,我想做的事。

2011年6月16日

黑暗的必然

在隧道的出口,看隧道的入口,
就明白了黑暗的必然。
是吧?!我的神啊…



-- S via iPhone

2011年6月15日

一個不實際夢想家,村上春樹的非核覺醒

好吧,我們來讀一篇不切實際的宣言吧! As an Unrealistic Dreamer。這是今年,2011 六月, 村上春樹在西班牙國際加泰隆尼亞奬發表的得獎感言。 讓我想起上個月,一位日本福島牧師來到教會的見證。

他的教會在311 海嘯後倖存, 但卻在海嘯後兩星期失去自己剛出生的小女兒。教友們日以繼夜的禱告,神並沒有救回他的女兒,但她小小的額上,卻出現了希伯來文的 "我在..." 。

成功與沉淪是一線之隔, 最慘痛的覺醒,是付出代價後的祝福。

" 日本要為一切付出沉痛的代價, 我們曾用經濟的力量復甦,這一次,日本的道德和靈命就要覺醒..." , 牧師的一句句,中譯後,讓我們的會堂沉默。

正如, 村上春樹所說, 造成這次錯誤的原因是「效率」優先的思維模式, 政府和電力公司將核電場這個高效能的發電系統當成國家戰在推動, 讓處地震帶的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核電使用國。取代核電的能源開發工作,這才是對廣島和長崎的死難者負責任的做法,村上先生這麼希望。
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請大家,分享出去,並且祝福我們的小島, “... 敢於夢想。不再允許災難在"效率"和"便利"的名義下發生” 。

Haruki Murakami – As an Unrealistic Dreamer : Catalunya International Prize speech : 10 June

村上春樹
我,在兩年前的春天曾經拜訪過巴賽隆那。簽名會的時候,聚集了大批的讀者。他們排成長長的行列,花了一個半小時也沒辦法全部簽完。如果要說為什麼花了這麼久的時間?則是因為有許多的女性讀者希望我親吻他們,而且親吻都花了些時間。

雖然現在為止我曾經到許多都市舉辦過簽名會,但有女性讀者求吻這件事情,世界上只有巴賽隆那而已。這讓我了解到巴賽隆那是多麼棒的都市。美麗的街道裡有長久的歷史與高度的文化,再回到這裡,對我來說是很幸福的。

不過很遺憾的,今天不是講有關親吻的事情。我不得不說些比較深入的事情。
如同大家所知,過去3月11日下午2點46分於日本的東北地方遭受到地震的襲擊。僅僅是以地球自轉的速度,佔一日的百萬分之1.8秒程度規模的地震。

地震所造成的損失很大,之後襲擊的海嘯則留下悲慘的爪痕。依場所而有高達39公尺的海嘯。以39公尺說起來,要跑到普通大樓的10樓以上才會得救。鄰近海岸的人們逃離不了,將近二萬四千人犧牲,其中還包括了九千人行蹤不明。被跨越了提防的巨大波浪所侵襲而去的遺體還沒找到,恐怕大部份已經沈入冰冷的海底了吧。只要想到這件事情,想像如果是自己本身,胸口不禁顫動。活下來的人,大多數則失去了親人與朋友,失去了家與財產,失去了聚落,失去了生活的基礎。也有聚落被連根拔起,並且消失。生存希望被強奪而走的人們也一定很多。

以身為日本人而言, 總之, 與許多的自然災害一起生存,並產生意義。大部份的日本國土從夏到秋,形成颱風的走廊。每年必定會產生重大災難,也讓許多人喪失性命。各地都有正在進行的火山活動。而且當然也會有地震。日本列島在亞州大陸的東邊角落,如同搭上四個巨大的板塊上,極為危險的位置。對我們來說,也如同在地震的巢穴上生活著。
颱風在某種程度上會因為風向而知其何時到來之外,地震則沒辦法預測。只有一件事情已經知道,這並不是結束,別的大地震會在最近的將來,絕對會抵達。恐怕這20年或30年的中間,東京周邊區域會發生芮氏8級以上的大型地震,許多學者都這樣預測。這樣來說不一定是10年後,或者是明天的下午也說不定,像東京這樣密集的巨大都市,垂直型的地震襲擊後,會有多大的損害,正確來說誰也不知道。
不論如何,僅在東京都內現在仍有一千三百萬人在「普通的」生活著。人們仍舊搭乘著滿員電車通勤,高層大樓裡工作著。這次的地震之後,也沒聽說過東京的人口有減少。
為什麼?或許你會這樣問。為什麼這樣恐怖的地方,有這麼多的人理所當然的生活著?是不是太恐怖讓腦袋不正常?等等

日本語裡有無常Mujo)這個字。永遠持續的狀態=經常的事情一件也沒有,所謂無常。世上所有的事情瞬間消滅,無盡的,不停的持續變換。像永遠的安定,或者依賴著不變也不滅的事情一點也沒有。雖是從佛教傳來的世界觀,所謂「無常」的思考方法,跟宗教稍許不同脈絡,將日本人的精神性強烈的烙印於上,以民族性的心理而言,從古代而來幾乎不變地承接著。
「既有的,都過去了呀」的觀點,或者是說有點放棄的世界觀。人要從自然的流動中反抗,是無用的,類似這樣的思考。但是日本人在如此的自我放棄中,反而積極的找出美的所在。
以自然而言,春天就是櫻花,夏天是螢火蟲,秋天則是楓葉而愛著。而且是集團性的,習慣性的,不用說就明白的,熱衷的觀賞著。櫻花名勝,螢火蟲名勝,紅葉名勝,依季節到來而擁擠,預約旅館也變得非常困難。

怎麼說呢?
不管櫻花也好,螢火蟲也好,楓葉也好,因為在有限的時間內就喪失了自己的美麗。我們為了在當時看到的光芒,不辭辛勞從遠方而來。然後不僅僅是見識到美麗,也見其在眼前凋零,失去小小的燈光,奪走燦爛顏色,確認其變化過程之後,也鬆一口氣。讓盛開的美麗通過,並消失在眼前,相反的感覺到安心感。
這類的精神性裡,是不是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我不太清楚。但是我們一次次跨越迎面而來的自然災害,某種意義上有點「真的沒辦法啊」的接受,將被害以集團性的克服而生存下去則是確切的。或者說這類體驗,對我們的美學意識有影響也說不一定。

這次的大地震,幾乎全部的日本人都受到嚴重的衝擊,也讓已經習慣了地震的我們,因其被害規模之大,再次的被壓倒。心懷無力感,面對國家的未來,也感到不安。
結果,我們的精神會再次重整,為了朝向復興而站起來吧。關於如此,我不太擔心。一向,我們就是在長久的歷史中生存下來的民族。不會因為驚嚇而消沈。將壞掉的家屋重建起來,也將崩毀的道路修復起來。

結局中,我們只是自以為是的借了「地球」這樣的星球而已。地球沒有拜託我們在這裡住下來。即使是有些搖動,我們也沒辦法說什麼才對。地球的屬性裡即使有時後會搖來搖去。不管你喜不喜歡,只能跟這樣的自然一起共存下去。

我在這裡想要跟大家說明的,是關於跟建築物與道路不同,沒有辦法簡單修復的東西。那就是倫理,比如說是規範。那些是沒有形狀的物體。一旦損壞的話,也沒辦法簡單的回到原來的樣子。準備機械,招集人手,備好資金材料就可以著手的,並不是指這樣的東西。
我想要說的是,如果要具體的講,就是福島的原子力發電所(註:原是核電廠,但特別使用日文名稱以顯示核電與原子力的差別。核電以核子彈為相互譬喻,原子力則是為了美化核電的用法。)
大家可能都知道,在福島被地震與海嘯所侵襲的六座原子爐中,至少有三座無法被修復,周邊也持續著擴散放射線。爐心溶解,也污染了附近的土壤,排水中恐怕也會有相當濃度的放射物質流向近海。風也助長了擴散的範圍。

有近十萬人無可奈何地從原子力發電廠的周邊地區中被撤退。田地,牧場,工廠,商店街與海灣遭受放棄,變成無人狀態。曾經住在當地的人們,可能沒辦法再次回到那片土地。誠心感到抱歉的是,這個災害不只是日本而已,也波及到旁邊的各個國家。
為什麼會發生如此悲慘的事情?這個原因逐漸清晰明朗。建設原子力發電所的人們,沒有預料到有如此大的海嘯。很多專家指出相同規模的海嘯將會襲擊福島這個地方,希望重新建立安全標準。但電力公司沒有認真的聽取意見。要說為什麼的話,為了不知道幾百年才發生一次的大海嘯,而投資大把金錢,不是營利的企業會欣然接受的狀況。
此外,原先該嚴格管理的政府,為了推行原子能政策,也認可將原子力發電廠的安全對策,降低原有安全基準的水平。

我們調查這類的事情,如果有任何過錯的話,一定要揭發出來。安全標準降低這類的過錯,使得至少有超過十萬的人捨棄土地,生活變得無能為力。我們生不了氣。似乎一切如此理所當然。

為什麼日本人是不太生氣的民族?我們長久以來以忍耐為懷,對渲洩自己的感情不拿手。在這裡可能跟巴賽隆那的市民有點差距。但是這次,即使是日本國民也很認真的生氣起來。
但是我們也同時允許類似的歪斜的構造,或許我們自己也默認了,本身不得不糾結在一起。這次的事情狀態,深深的影響我們的倫理與規範。

如同大家所知,我們日本人是歷史上唯一,擁有被投下核子彈經驗的國民。1945年8月,在廣島與長崎這兩個都市,原子彈被美軍的轟炸機投下,合計超過20萬人命喪生。死者幾乎都是沒有武裝的一般市民。但是在這裡不是要質疑這件事情的是與非。
我想要說的是,不只是爆炸之後的20萬死者,生存下來的人多數在之後,也為暴露在放射線的病症所苦,甚至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也都相繼死亡了的這件事情。核子彈是多麼強大的破壞性武器,放射線在這個世界,人類的身上,留下多深刻的傷痕,是我們從這些人的犧牲裡所學習到的事情。
戰後日本的路有兩大基礎根基。一個是經濟的復興,另外一個是戰爭行為的放棄。不管怎麼樣都不會第二次使用武力,經濟逐漸茁壯,以及希求和平,這兩個是所謂日本的國家新的指針。

在廣島的核爆死歿者慰靈碑上,刻著這樣的文字。
「請安心入睡,因為過錯不會再次出現」
非常棒的文字。我們是被害者的同時,也是加害者。那句話裡隱含著這樣的意思。所謂「核」這樣壓倒性的力量之前,我們是被害者,同時也是加害者。我們被「核」如此威脅所迫,所以我們是被害者。將這股「核」的力量引出,卻沒有辦法防止使用這個力量,我們也是加害者。
然而經過投下核子彈的66年後的現在,福島第一發電三個月之內仍然持續散佈放射線,持續污染周邊的土壤,海洋與空氣。要持續到何時,怎麼停止,誰都不知道。雖然這是我們日本人在歷史上所體驗到的第二次大型核災,但這次誰都沒有投下原子彈。我們日本人自己在自己的手上犯下過錯,損失自己的國土,破壞我們自己的生活。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戰後的長久時間裡我們懷抱著對「核」的拒絕與否定感,一下子消失到哪裡去了?我們一貫追求的和平與豐饒的社會,憑藉維護著什麼,為何卻扭曲歪斜了?
理由很簡單。就是「效率」。

電力公司主張原子爐是效率很好的發電系統。也就是說以利益主導的系統。並且,日本政府特別是在石油危機之後,因為對原油供給的安定性抱持著懷疑的態度,所以將推進核能發電當成國家政策。電力公司浮爛使用龐大的資金宣傳費,收買媒體,在國民腦中植入核能發電是多麼安全的幻想。
當我們發覺到的時候,日本發電量的百分之三十,已經是由核子發電供給。在國民還不太了解之中,地震頻繁且國土狹窄的島國日本,原子發電廠的數量已經是世界第三位。
如此一來已經沒辦法回頭,因為既成事實已經造成了。對於原子力發電感覺到危險的人們而言,「那你電力不夠也沒有關係就對囉?」質問這樣威脅性的問題。國民之間也有「依賴原子發電也是沒辦法的」感覺逐漸擴大。高溫多溼的日本,如果夏天不能使用冷氣的話,就如同拷問一般。對原子發電有疑問的人們,就會被貼上所謂的「非現實性的夢想家」的標籤。
我們就是這樣。絕對有效率的原子爐,現在如同開啓地獄的蓋子,陷入悲慘的狀態。這就是現實。
推行原子力發電的人們主張「請看一下現實」的現實,不是實際上的現實,單純的只是表面上的「方便」而已。然後使用「現實」這個詞彙,做合乎邏輯上的取代。
日本長久以來所誇耀的「技術力」神話崩壞的同時,如此容許這樣的「取代」,正是使我們日本人倫理與規範的敗北。我們責備政府,是當然的事情,也是必要的。但是同時,我們也要告發自己。我們是被害者的同時,也是加害者。我們不能不嚴格的改正自己。如果不這樣做的話,又是重複同樣的失敗而已吧。

「請安心入睡,因為過錯不會再次出現」
請將這段文字再一次深深地刻在我們的心中。

雖然羅伯特奧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博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核爆的中心人物。他知道核爆所在的廣島與長崎的慘狀後,受到極大的震驚。然後好像是這樣向杜魯門總統說:
「總統,我的兩手沾滿了血。」
杜魯門總統將乾淨的,折好的白色手帕從口袋裡取出來,而且說出。「用這個擦吧」
但是我們不禁要說,要擦乾淨這麼多血的,乾淨的手帕。在世界上哪裡也找不到。
我們日本人應該對核喊出「NO」如此持續吶喊著。這就是,我的意見。
我們集結技術力,集結掌握到的知識,投入社會資本,開發能夠取代原子力發電的有效能源,是國家層級所需要追求的。舉例來說,即使在世界上被取笑說「沒有像原子力這麼好的能源,日本人不用真的是笨蛋啊」,以我們被植入的核爆體驗的根據,對核能的「敏感症」,也要持續抱持著決不妥協地堅持下去。不使用「核」的能源開發,是日本戰後歴程裡,應當盤踞不動的中心命題。

那對死於廣島與長崎的犧牲者而言,我們絕對要負起集合性的責任才行。在日本,類似的骨架的倫理與規範,以及社會性的訊息是必要的。這樣的責任,是我們日本人對世界提出真實貢獻的一個絕大的機會。但是急速地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流入所謂「效率」這般輕易的標準,使我們完全的看不到重要的路徑。
之前也曾經說過,不管如何多麼悲慘及深刻的事情,我們都能夠跨越自然災害。能夠克服這件事情,人的精神也會變得更加堅強而沈穩。我們不管怎麼樣都能夠達成吧。
壞掉的道路或建築物因為有專門的工作人員可以再次重建。但是損失的倫理與規範要嚐試使其再生,是我們全部人的工作。我們悼念死者,想著在災害中受苦的人,如同感受他們所受到的痛苦,為了不讓這些苦痛成為白白犧牲,自然而然地,拿出工作的心情。單純而默默的,忍耐成為作業時必要的態度。晴朗的春天早晨,如同一個村莊的人們集合起來去耕田,翻土 ,撥種,大家必須要合力進行才能完成的工作。雖然分別作業,心卻是一體的。

在這個大型的集合作業裡,以文字為專業的我們=職業作家們也一定有相關連可以推進的地方。我們使用新的語言詞藻,連結上新的倫理或規範。然後將栩栩如生般新的故事,萌出新芽,使其綻放。成為我們共有的故事。這就像是種田時唱的歌一樣,鼓勵人們的律動而生的故事。曾經,我們確信,戰爭中以成為焦土的日本重建了。回到這個原點,我們要再次地站起來不可。
最初曾經描述過的,我們是在所謂的「無常」游移如夢般的世界裡生活著。物換星移,盡頭是滅亡,無一例外。在宏偉的大自然力量之前,人是渺小無力的。對於人生如夢的認知,成為日本文化的基本形體之一。對滅亡抱存著敬意的同時,面對危機伺伏的脆弱世界,即使如此也靜靜的下定決心,要有生氣的活下去,我們一定具備了這樣往前進的精神性。

我的作品受到加泰隆尼亞的人們所評價,能夠獲頒如此正式的獎項,覺得很驕傲。我們所居住的場所離的很遠,講的語言也不同。依照著相異的文化,但我們仍然同時地背負著同樣的問題,同樣的悲傷與懷著喜悅,也是世界的市民。之所以這樣,有好幾本日本人的作家寫作的故事被翻譯成加泰隆尼亞語,被許多人隨手而讀。如同這樣,同樣一個故事能夠跟大家分享,我覺得很高興。如果沒有分享的感覺,也不能成為小說家。
加泰隆尼亞的人們從以前到現在的歷史之中,跨越了許多苦難,我知道有時候即使遭遇到苛刻殘酷的對待,也要強烈的存活著,保護豐富的文化。我們之間,一定有非常多能夠分享的事情。

在日本,在這加泰隆尼亞,你們跟我們等同成為「非現實性的夢想家」的話,超越國境與文化而打開的「精神的社群體」被塑成的話,我不禁想會如何的美好啊。所以近年來,經歴各式各樣的深刻地災害,走過極為悲慘的「恐怖」的我們,是不是能以此成為再生的出發點,我是這麼想的。我們看見夢想並不會感覺到恐懼。我們的足跡,不能被名為「效率」或「方便」的災難惡犬給追趕。我們非得踩著強勁的步筏前進,做一個「非現實性的夢想家」。人終將會死,會消失。但是「Humanity(人性)」會留著。人性不管何時都會持續繼承下去。我們首先,一定要相信這個人性的力量才行。

到了最後,這次的獎金,請讓我捐給地震的被害者,原子力發電廠事故的被害者等等的義務援助金。 我深深的感謝給我這個機會的加泰隆尼亞人們,以及加泰隆尼亞自治政府。然後,對於前幾日西班牙洛嘉地區地震中犧牲的人們,我想表達上深切哀悼之意。
(翻譯者:千葉大學蔡敦仁)

{大頭安與愛吃玲教我的事}

以未來的眼光,看現在的自己
一切充滿可能


{大頭安與愛吃玲}



每一個現在,都是未來的因子

不要向過去詢問原因

而是
跟未來的自己提出問題

現在
未來的現在式

2011年6月13日

神捎來的短信_ 改變

「就這麼想吧!每當有不如意的事情,每當你不論多麼努力,事情似乎都沒有轉機的時候,就當是上天賜給你的一個長假。

在這段時間裡,你可以努力充實自己,也可以趁機放鬆自己,好好關心自己身邊的人與事。上天自會安排這一切,等這段假期過後,人生就會出現轉變。」


今天在布拉格書店,看到的一段話, 彷彿是神捎來的短信。
Duke的聖經趴

手上的計劃案仍在修正嚐試, 昨晚, 我是如此焦慮, Duke的精神食欲不好,我擔心那個我看不見的腎臟,擔心一天一天減少的錢。人, 多可以自己刻苦,卻無法忍耐所愛的受苦。不能向人求助,我只能回頭探望  神,... 不用說,我一定是淚流滿面。

不說神與我的對談,只說我自己深深的覺悟。
我覺悟,如果過去對任何事物和自己的生活有任何不滿,現在,就開始改變。
人生很短, 抱怨和不滿或逃避,都是一種拖延。我在這個拖延裡消耗了許多許多。
人生很短。再不要抱怨了,我要改變,沒有時間後悔。

我的心安是  神為我埋入的秘密。
我覺悟,不管多苦,  我感謝自己所有的改變要從這個時候開始。


改變需要時間,今天在收到神捎來的短信後,我對 Duke說, " 要好好壯壯地和我過完這個暑假呀! "

2011年6月11日

新葉



一夜之後,新葉展開了…居然是捲合的兩株。生命在熱裡發酵。
下午一點,第一聲蟬鳴響了…





-- S via iPhone

2011年6月10日

熱與新芽



光火未曾消熄,夜
依然是燙的…

下吧。

愛的無尾熊,尋找尤枷栗樹。
神啊,我等侯你。

今天
陽台的樹,新發了芽,

這是祢看見的






-- S via iPhone

2011年6月5日

沒有時間後悔

這段時間,除了重度閱讀,還有反覆塗改書寫的文字。
關於未來,總是有很多的建議; 關於自己所剩的人生該往哪個方向去, 自己內心著模列舉、天天自問自答。放空、思考、放空、思考。然而只有一個方向,始終不改,那就是每一分鐘都要活得真心真意。我沒有時間後悔。

今天,哥哥嫂嫂來到台北,我們擠在小攤子上吃林東芳牛肉麵、氣定神閒地在MOT CASA對每一張椅子品頭論足, 在咖啡館裡吃巧克力喝咖啡。他們不追問我的計畫,不過問我如何決定,他們對我每一個想嘗試的想法,沒有任何評斷,只是充滿好奇的聆聽和討論。我是一個幸福的人。

我相信,一個人真心要完成自己的天命,全世界都將同時助她一臂之力。這是我在摸索的過程中,在世界中感受的善意。我真是一個幸福的人。
IMG_5390.jpg    
人一生中真正值得去追求的究竟是些什麼?

答案漸漸清楚之時,一定要和大家分享一篇文章,不後悔的人生  (文/彭明輝_清華大學教授)。

托爾斯泰晚年寫了一部很薄、也很感人的小說《伊凡伊列區之死》,探討一個問題:「人一生中真正值得去追求的究竟是些什麼?」
  伊凡伊列區是個高等法院檢察長,有一個人人羨慕的漂亮太太,交往的都是彼得堡的上流階級和貴族。他從小聰明伶俐,善於察言觀色,也善於應對逢迎。因為出身貧苦,所以從小就力爭上游,立志要出人頭地。
  他聰明又用功,很順利地拿到人人稱羨的大學文憑。進入法院以後,他比別人更用心辦案,也擅長交際,所以就比同事更快地獲得各種升遷的機會。在人生最高峰的中年時,他和美麗的太太搬進了彼得堡寬敞的豪宅裡,開始用心佈置這個家。就在掛窗簾的時候,他從高高的梯子上摔下來,從此臥病不起。

功成名就,卻失掉寶貴真心
  從小到大,他第一次有很多時間去看他身邊的人,以及他這一生真正所擁有的。雖然他很用心佈置這個房子,極力想要擺脫中產階級的品味,但是從傢俱到窗簾,沒有一樣東西和與他有相同社會階級的人有任何不同。就像他的一生,雖然他一直都不甘心當平凡人,但是卻也從來不曾追求過任何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
  因為,他從來都不曾知道自己在追求的是什麼,從來也不曾認真問過自己到底要的是什麼!整個一生,他只是活在別人的期許和羨慕之中。所有他曾追求過的東西,都只是因為別人認為那些東西很體面、值得稱許或羨慕,沒有一樣是他自己要的。就像他的婚姻,不是因為兩人相愛,而是因為大家都認為他們兩人條件相當,非常體面。

  臥病以後,他那愛慕虛榮的太太和女兒從來不曾真正關心過他。其實,他也從來不曾關心過別人。醫生不在乎他的疼痛與憂慮,不把他當作一個有感覺有思想的人,只是機械化地用專業角度在處理他的身體。這就像他在法院一貫的風格,他只想從專業角度把所有的案件冷漠而優雅地處理掉,冷漠到近乎無情與殘酷。即使發現當事人有冤屈或不得已的苦衷,他還是硬著鐵石心腸依法辦事。他的同事沒有人同情他,反而整天在打聽他的空缺可以帶給哪些人升遷的機會,就如同他以往在類似情況下的一貫作風。
  把他和家人聯結在一起的力量不是愛情與親情,而是虛榮心和一家人的面子;把他和同事連結在一起的,不是同事的情誼或關懷,而是社交的利益和人脈網絡的經營。沒有人是真心地活著,大家都只是活在別人的期許和羨慕裡!

看透一切,人生卻不能重新開始
  當他看透了這一切,突然發現他從來不曾有過真心的喜悅和眼淚,不曾為自己的心願而生活、奮鬥,他的一生根本都是虛假的、空洞的、不值得的。他很想從頭來過,嘗試過一種更貼心、更真實的人生。但是,他已經是絕症的末期,沒有第二次的機會了!
  
人生最可怕的,莫過於在人生已經不可能再重頭開始的時刻裡,卻對自己有過的一生感到後悔、不值得!那麼,人要怎麼活這一生,才會覺得值得呢?我們曾否認真地想過?
  
我問學生:「你願意花多少時間去準備你的婚禮?」很多人都願意花整整一個月的時間去籌備。那麼,你是否曾經花一整天的時間去想想:「什麼是你這一生中最想擁有、最珍貴的東西?」不曾有過!太忙了!國中開始忙聯考,聯考後還有聯考,大學畢業後還有研究所,研究所畢業後要想辦法進園區。進了園區更忙,忙得有家歸不得,有些人連想生小孩都找不到時間。
  
「那麼,你會不會是第二個伊凡伊列區,到了臨死的時候才對一生感到後悔?」
「不會吧!想辦法賺錢解決現實的問題比較實際,沒有必要花時間去想『人生觀』這種無意義的問題。」
  真的嗎?大部分的人從懂事開始,就活在怕被別人比下去的恐懼當中,所以終其一生,他們只有在現實的恐嚇下拼命地力爭上游,追求財富與權勢,作為武裝自己和踐踏別人的工具,卻從來沒有機會停下腳步好好地想一想:這樣子做,真的會解決問題嗎?
  這就好比一個怕鬼的人,總覺得鬼在自己的身後,你愈是想跑得快一點,愈會覺得背後有什麼東西在追你。真的要解決這種恐懼,唯一的辦法是停下腳步,勇敢地往後面看清楚。只有當你敢往後面去看清鬼的真相時,鬼才會消失掉。一味地在它的恐嚇下拼命往前跑,累死了也解決不了問題。

衣飾光鮮,未必能獲得真正尊重
  面對現實的壓力,道理也是一樣。只有當我們看透了現實能給我們,以及不能給我們的是什麼之後,我們才有可能坦然地面對現實。
  假如我們追求現實,為的是自我的肯定和別人的善意、接納,這一定要用名利權位才能達成嗎?還是說我們可以有更簡潔、更有效的方式來肯定自我,並且獲得別人更真心的善意與接納?
  讓我們來做個實驗:請你就認識的熟人中,選出五個你認為最值得尊敬的人,和五個你最討厭的人,把他們的名字寫在紙上。然後仔細分析,你認為最值得尊敬的人當中,有幾個剛好是學歷最高,或者最富有,或者最有權勢的?除此之外,你也仔細查查看,最讓你受不了的人中,有幾個剛好是學歷最高,或者最富有,或者最有權勢的?很多人都會發現:在名、利、權、位的追逐上愈成功的人,往往也是最討人嫌的人!那麼,這個社會為什麼普遍鼓勵我們去追逐名利與權位?因為這些東西對陌生人很有效。
  譬如,妳到戶政事務所去辦理事務,承辦人對前面幾位都沒有好口氣,亂發脾氣。輪到妳的時候,他看到妳光鮮亮麗的衣著和妳先生的博士頭銜,態度突然柔和謙卑起來,這種時候會讓妳覺得衣飾和頭銜很好用。
  但是,這些表面上的榮耀與光彩,只對陌生人有用。對於那些和我們朝夕相處的人而言,名利與權位很難影響他們對我們的善意與肯定。譬如說,你最要好的朋友或許會在你獲得博士學位時為你高興一下下,但是沒多久他和你的關係又回復到以往的狀態。反過來說,假如有人因為你新獲得的名利與權位而急著和你結交,這種虛情假意的朋友還不如不要!

真誠付出,活出生命的光彩
  絕大部分的人都和伊凡伊列區一樣,花費一生的精力去追求表面上的榮耀,雖然這會換來許多陌生人的羨慕與激賞,卻換不來身邊人真心的善意與對待。一輩子只為了一群不相干的路人而活著,值得嗎?很多全球著名的藝人都有酗酒、吸毒的行為,就因為舞台上的風光掩飾不住私生活中的空洞與虛幻。
  我沒有辦法許諾你一生當中所遭遇到的人都接納你、肯定你、對你懷著善意。但是,如果要做到「你常接觸到的人大多數都接納你、肯定你、對你懷著善意」,這並不會很難,而且它和你所擁有的權勢、名利、地位幾乎毫不相干。其實你要做的,只不過是對別人時時懷著善意。
  金錢換不來人的善意,只有善意可以換來善意。假如你希望熟人對你有善意,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能力對別人懷著善意。終身在印度救濟貧民的泰瑞莎修女,她在全球所獲得的肯定、尊敬與善意,遠遠超過比爾蓋茲和英國女皇。
  假如你是一個對生命的真諦有深刻體認的人,而且對別人懷著善意,那麼所有認識你的人都會尊敬你、接納你,並且對你懷著善意。當然,大部分的陌生人還是看不到你對生命的體認,因而只能從外表的判斷對你漠視、輕蔑,甚至羞辱。但是,假如你真的對生命的真諦有深刻體認,你還會在意別人只憑外表所做出的輕率判斷嗎?

看清真相,重啟人生智慧大門
  所以,我們之所以需要外在的現實武裝來保護自己,真正的原因是:我們想用它來遮掩我們內在的貧乏(包括智性的與情感的)。但是,一個內在貧乏的人,不管他外表上有多麼足以誇耀的權勢、名利與地位,他自己會知道自己的貧乏,他的親人會知道,而他周邊的朋友也都會知道。我們可以愚弄馬路上的陌生人,卻愚弄不了自己以及身旁朝夕相處的人。因此,想要靠權勢、名利與地位去換得身邊熟人的肯定與尊敬,還不如努力去累積自己的人生智慧和對人的善意。
  伊凡伊列區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沒有警覺到:爭取權勢、名利與地位的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心力,而累積人生智慧和善意的過程也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心力,因此,贏得權勢、名利與地位的過程,必然犧牲了我們可以用來累積人生智慧和善意的資源。結果,一個人在權勢、名利與地位的追逐上愈成功,往往在人生智慧和善意的累積上愈貧乏。
  一個外表亮麗而內在貧乏的人,註定只能吸引陌生人的羨慕,而無法贏得身邊人的真心肯定與善意。
  所謂「贏得全世界而失去了自己」,正是伊凡伊列區的寫照。但是,它卻也正是整個社會盲目地在追求的人生目標。當你仔細看清楚這個真相的時候,會不會一身冷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