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我的相片
在天堂和世界之間; 在真實和假象之間;在一切的選擇和結果之間, 是我.

2009年7月13日

我心中的石頭鎮


 

因為,愛上郭小櫓,驚豔她的才氣。氣溫越來越高的某個五月的周末,我聽著轉動的風扇嗡嗡聲和新起的蟬鳴,在一個下午,天光未暗前,讀完了她心中的石頭鎮。

讀完後,在沙發上發呆了好久,直到我終於起身點燈。

 


氣味,是啟動深層記憶的密碼。
根據神經科學學報,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研究發現, 對大腦的部分活動過程而言,氣味在長期記憶的形成中起著關鍵作用。實驗發現,動物依靠氣味線索和「去甲腎上腺素」在其他動物之間建立強烈的記憶。而這兩個要素便是記憶的形成的關鍵。
“在這樣條件下形成的長期記憶,往往能永久地改變動物行為。”如果報告裡的這句註解可以變成這本書的引述,那我也就能釋懷,書中如割肉見骨的痛苦。


”一切都是從那條鰻魚鯗開始的。那條從石頭鎮某個不知名的街巷寄來的鰻魚鯗。”
這是郭小櫓記憶的引子。
這個腥味所隱喻的死亡,就像石頭鎮裡浸淫的海的氣味,這個海與死亡也只隔著一個甲板;
這個腥味隱喻的性與羞恥,依然在她的陰道裡,彷彿那裡也生著記憶。那一條巨鰻宛如招魂的魑魅,在她的現在,她的北京小公寓裡,腥臭地包圍每一個纖維,到他們學著吞食這帶著記憶的食物,到這個腥臭以一百種煮法變成一種昂貴的氣味,當他們終於吃完了最後一塊鰻魚鯗,她的游魂終於回到她的前世-心中的石頭鎮…。


郭小櫓將一連串隱喻符號匯串成一個女性完整的存在,深刻、犀利精準,如同自傳一般,不容書裡的主人翁有片刻喘息或躲藏。那種裸露,幾度讓我不忍心再讀下去。也正因為這種折磨隨著文字咬著我的心,當她跪向那個種下死亡的山頭告別,我也跟著眼睛熱了起來。


這一路,故事的口氣淡然,淡然地在一種包容的力量裡進入尾聲。人活著有「知」和「不知」,差別只在於真實。


我不禁想起尼采的論述,在我們學會接受花朵下醜陋污穢的根時,這一朵花,才終於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