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30日
春琴抄
純粹的美,始於心靈,超越感官的媒介。
如果我能告訴那些錯身的男子,以往戀情結束的謎底,那便是他們未能刺瞎自己的雙眼,在幽冥的暗裡看見我堅持的純粹。
“我已經變成瞎眼了。從今以後一輩子都看不見您的臉了,在她面前磕頭說道。佐助,你說的是真的嗎?春琴只說了這麼一句,便長久之間沉默下來沉思著。佐助在有生以來和往後的歲月之中,從來沒有比這沉默的幾分鐘之間感覺活得更快樂過。”
這沉默的片刻,是允諾。讀這書而驚顫的眾男子們,請相信我這樣的安慰。
就像人魚公主以聲音交換人身的雙腿,每一步踏著刀割尖銳的痛楚,我暗自欣喜地讀著,世上有男子以愛自毀,呵,這竟是來自80年前,谷崎潤一郎唯美、典雅的書寫,以愛顛覆了傳統性別中的男尊女卑。...
我可以說這是後現代的日本古典文學嗎?
賴明珠的提燈引路,是穿越傳統語法意會日本經典的重要媒介。「就像櫻花與梅花具有不同的美感一樣,日文與中文本身各自擁有不同的特性,在翻譯的過程中,很難完全保留原文的韻味」賴明珠仍在文字、文體和口氣間仔細斟酌,企求保持原著的古典氣息,讓現代的讀者可以接受。谷崎潤一郎以說書人的姿態, 描述了明治維新時期的風土人文,再經過賴明珠的細心詮釋,一場閱讀宛如經歷時空的串流,使得這本小說更添幽渺的況味。
這天,在youtube上看了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當年主演的電影,
如果想揣摩春琴磁塑娃娃般的美,我不知道山口百惠夠不夠美;如果想一賭佐助的深情無悔,我不知道看著三浦友和的臉,自己是否足以意會,...。
2009年8月27日
相守有時
他和她,我的好朋友們,我們吃飯,
”得癌症好貴”,
”化療有三種等級”,”健保的藥已經過時,升級,還要補給”
她瘦了。
"有一天我在病房裡醒來,一個護士拿著枕頭告訴我,這給你睡,很舒服..."
"他的鼾聲大概整層都聽見了"
"我剛結婚的前兩個月,都沒法睡.."
過著10幾年,"你看,我一隻耳朵自動聽不見.."
他們看起來很累。
”醫生把脈老是問我幾點睡?”….
“Duke好嗎?” “是老了吧,老是睡 …”
我不想說牠的年紀。
“ 她懷孕了,寶寶還在肚子裡出生就要開刀…”
“ 那個小女孩居然當媽媽了…”
我忘了,她曾經是個孩子。
一晚的生老病死,在忠孝東路上,我有點恍惚,
我是不是老了?
記得往法然院的一條岔路上,有兩塊青石,刻著「空」、「寂」二字,是谷崎潤一郎的墓。墓塚旁的老樹枯枝,這碑,竟像是春琴與佐助。我在這晚讀[春琴抄] ,美麗的富家女春琴,因眼疾失明,因能舞便發奮學琴,她才高氣傲,美得向靄靄櫻雲。佐助,是春琴引路的牽手,因為一種與愛同化的心思,後來也隨著春琴學琴。相伴相守卻份際分明,當春琴因故毀容,佐助最後瞎了自己的雙眼,以永遠記得春琴美好的容貌、也好讓春琴放心在愛人心中依然美麗。他認為自己終於可以和她置身於同一個世界裡了,失明的世界是反而是心靈互通的美好。谷崎潤一郎說,他倆的墓,在樹枝可達的距離,佐助退在春琴伸手可達的地方,靜靜相守。
愛,愛著,不愛,都不足以向外人道。就像這一晚鵲橋上十指交扣的愛。
這是愛,我果然愛不起。
記者報導: 劉德華、朱麗倩前晚牽手現身鏡頭前,這段24年的地下情,終於撥雲見日!面對他們的「老大」終於勇敢追求真愛,粉絲一致鼓掌叫好,給這段「華麗戀」獻上滿滿的祝福!
他兩抵達香港時,態度更加方坦然,上百香港媒體推擠,一臉嚴肅的劉德華全程小心呵護神情低調的朱麗倩,媒體不斷推擠的混亂中,朱麗倩始終緊貼華仔,這回不僅牽著華仔,華仔也不時摸撫朱麗倩的手。
面對媒體追問兩人是否會在百日內完婚?
多謝大家關心,你們給我一點時間,等我先帶她回家休息,打擾到大家不好意思!
祝福你們,
愛的現在完成式。
2009年8月25日
貪婪有時
我對文字盡‧乎‧貪‧婪。
從圖書館回來,抱了一疊書,又發現了好多書。 我帶著一種饑渴,在書架裡走動,每拿起一本,都會想起小姪女跟我說:
"姑姑,我好羨慕牛,牠有四個胃."
拿了一手知識性的書,馬路學,都市行進中的心理學; 到底要吃什麼? ,我們選擇食物,同時也意徵了政治、經濟、心理、甚至是道德的現象; 和 利器,我向來都愛看這種小物的設計軌跡。而自從上星期看完 魔鏡,魔鏡,告訴我: 當代女性作家探索經典童話的第1輯後,一到圖書館就窩在兒童區看了安徒生童話,欲罷不能,直想搬回家...。還好,我找到了第2輯,呼,好高興又有14個故事。
發現自己沒看太多華文創作,架上順手拿起一本鍾文音的豔歌行,青春女子的漂流都市,也不知道為什麼,…
還有一本所羅門之歌, 這要說起某日歐巴馬接受CBS採訪時,談起了自己的閱讀喜好。" 主持人問他「這輩子最喜歡哪本書?」,歐巴馬回答:「塑造我人生、讓我最感動的書是《聖經》。不過此外,童妮‧莫里森的《所羅門之歌》(Song of Solomon)也許是我最喜歡的書之一。它真是本很美、很美的書。今年競選期間,我有機會結識了童妮·‧里森,她和你嚮往的一樣文雅、聰慧,又有思想。你知道,與你嚮往的人見面總是很棒的。她實在是個絕佳的作家,絕佳的女人”,
呵,歐巴馬是我的導讀啦。
愉悅有時
2009年8月19日
後設‧後設
後設一詞在台灣的使用是用來作為英文 meta 字首單字的翻譯,例如 metadata 便翻譯為後設資料、metadrama 翻譯為後設戲劇等。( 由於 meta 的觀念翻譯上相當困難,所以在翻譯上也有許多不同譯名,如前所述的 metadata,便有人翻譯為詮釋資料、元資料。)
後設既為 meta 的翻譯,其意義可以有不同意義:
=「關於什麼的什麼」,如後設資料就是「關於資料的資料」,例如在圖書館當中的一本書籍是一筆資料,而一本書的作者、出版日期、出版者等相關資料,就是這本書的後設資料。
= (Beyond),ex: 物理學(Physics)是討論物體如何被推動,形上學(Metaphysics)則討論推動物體的那隻手。
= (About),ex: 文法(grammar)被稱為後設語言(metalanguage),它並未指出語言的意義為何,而是指出語言的結構。
= 後設也泛指所有能指向的可能答案,後設資料(MetaData)在資料庫的觀念裡就是所能關聯到的所有可能資料。
"文藝創作上,後設的文體便是以同一文體討論文體本身的問題,例如後設戲劇—「關於戲劇的戲劇」也就是利用戲劇創作,探討戲劇本身的問題。後設戲劇常常使用劇中劇等手法,有名的例子是皮藍德羅所做的《六個尋找劇作家的劇中人物》,就利用了創造出六個鬼魂來到了某個正在排練的劇場,想請劇場演員演出他們的故事,但劇場演員雖然受過戲劇的職業訓練,怎麼演都無法演出鬼魂實際的過去,而討論舞台上的真實是否可以反應生活中的真實。" ( sourced from Wiki )
2009年8月17日
低落有時
2009年8月16日
不安中讀[屈辱]
周末,不知怎麼了,特別焦慮,浮燥。
看不下書,也睡不好。雙眼浮腫,鏡子裡,我看起來很累。
移走的山巒,粉碎的肢骸,無能的政府。整個台灣都在哀悼。我也逃不開那種情緒,甚至有一種罪惡感,因為我還好好的活著。我無能為力。
看似平靜的過日子,卻有說不出的挫敗感。這個下午,我看了J. M. Coetzee的屈辱 。
慾望和文字同樣赤裸坦白。
正因如此,當這故事平鋪直敘地說完,人裡的良善,變成另一種無知的惡,這惡如此無辜,卻猛地往我胸口一擊,久久久久之後,我才呼出一口氣。
大學教授David Lurie與學生發生性關係,被迫離開教職。所謂的不倫,是什麼? 他並沒有在調查的過程中有任何的懺悔。”我變成了愛洛斯(Eros)的僕人”他承認自己所感到的慾望,外界對這種誠實並沒有理解或寬容,他是文明社會的色狼。
他決定離開,前往女兒Lucy好望角東部的鄉下農場。在這裡,他隱身在屈辱中成為一個農場的苦力、看狗的人,載狗的屍體,和醜陋的女人性交,
”讓我不要忘記今天,當他躺在她的身邊消磨之際,他對自己說。在梅蘭妮甜美年輕的肉體之後,我淪落至此。這是我將要必須習慣的—習慣於這個,或比這個更差的。”
但是,某天下午,三個黑人闖進Lucy的農場,射殺了六隻狗,把屋內洗劫一空,開走了他的車,放火燒了他的眼耳,而且.....他們輪暴了他的女兒。後來, Lucy發現自己懷孕了…。
到底什麼是屈辱呢?
屈辱來自於外在,相對下之所以感到屈辱,是因為內在存有的尊嚴。
David Lurie 並沒有像社會版上的知名人士,被抓包之後帶著太太開記者會,流淚道歉。他接受所有的控訴,但只承認自己被吸引的無能為力。Lucy發現自己懷了不明的孩子,卻為了生存,嫁給了已有兩個老婆的老黑人。
為什麼?
我只能說,如父如女, Lucy和她的父親一樣,也只有一股傲氣。她大可以墮胎、離開、放棄她經營以久的農場和生活,選擇安全的生活。她沒有,她的父親也沒有。他們選擇面對屈辱,那是唯一的方式,堅持僅存的尊嚴,不向任何人妥協。
最終,這種自我認知隨著堅持,越來越清晰,一切遭受的都可以承受,一切就像灑在農場上的陽光,戴著草帽,站在花畝中的Lucy,像一幅畫,一種存在,將一直如此,持續如此…這種清晰,終於不再喧嘩,終於平靜。終於,內在的信仰在屈辱中安身立命。
南非長期的種族問題和文化無法融合的差異和敵對,不是在台灣的我可以想像,
但柯慈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作者,他把一個人的羞恥和存在的尊嚴,開膛剖肚,攤在我的面前,
“ 看! 這是屈辱,還有盲腸! ” 信仰和敗壞,同時堅定 。
柯慈(J. M. Coetzee)
1940年出生於南非開普敦市。父親是南非裔荷蘭人,而非英國人,在學校中,他常因種族、信仰及生活習慣,被同儕孤立。1960年獲得英國文學學士學位,1961年獲得數學學士學位。1963年與菲莉亞?賈伯女士(Philippa Jubber)結婚;婚後育有二個小孩。1969年獲得美國德州大學語言學博士,並在紐約大學水牛城分校擔任助教;1972年重返南非,結束異鄉之漂泊。1974年出版第一本小說《昏黃之地》(Dusklands),獲得南非默夫洛-波洛墨獎;1977年《在國家心中》,獲得南非文學界最高榮譽--CAN獎; 1980年《等待野蠻人》,獲得CNA獎、費伯紀念獎、布萊克紀念獎;1983年《麥可.K的生命與時代》,獲得英國布克獎和費米那獎;1986年《仇敵》出版;1987年因為對「獨立個人的自由」貢獻卓著,柯慈榮獲「耶路撒冷獎」,也成為第一位獲得這個獎項的南非人;評審推崇他「堅定反抗種族隔離及壓制」、「藉著文學創作,挺身為人類的自由及尊嚴奮鬥。」1990年《鐵器時代》出版,獲得英國「星期天郵報」年度好書獎;1997年出版回憶錄《雙面少年》;1999年出版《屈辱》,再度獲得布克獎﹔2003年更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
原來, 這本書,已拍成電影,這屆台北電影節有展出,雖然我錯過了,但希望不久的將來可以看到。
導演:史提夫.雅各斯(Steve Jacobs)
演員:約翰‧馬可維奇(John Malkovich),Jessica Hai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