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我的相片
在天堂和世界之間; 在真實和假象之間;在一切的選擇和結果之間, 是我.

2009年8月10日

颱風天的閱讀_微物之神


如果說, 鍾芭.拉希莉是吹過印度的微風,那阿蘭達蒂洛伊微物之神就是一條旖旎的大河


微物之神我這幾年來讀過,最棒的一本書



 


這本半自傳體的小說,故事的背景,是來自洛伊童年時的小鎮,阿耶門連。從一對雙胞胎的分生的疏離,追溯他們靈魂牽繫的源頭,一個南印度小村莊裡的宗教、社會和權力興亡書中的文字綺麗細膩,讀來好像感官被打開牽引,聞得到那條河水,香料漫著的空氣,聽得見小鎮的聲息,每一口咳出的卑賤的痰,看得到那殘餘的藍,灰漬的紗麗和在時光中敗落的一切


 


和鍾芭不同,阿蘭達蒂洛伊在印度長大,16歲就隻身到新德里,學建築,當記者,寫劇本37歲時以英文創作第一部小說, 也是唯的一本, 微物之神, 一舉贏得英國最具權威的文學「布克獎」(Booker Prize,震驚世界文壇。獲得多國的版權,阿蘭達蒂並沒有順應成名而繼續創作,反而投身人權運動,並發表很多批判政策的論述,讓印度官方,非常頭痛,但她的努力,卻在2004年獲得「雪梨和平獎」


 


阿蘭達蒂洛伊一直以她參與人權運動以及對非暴力的勇敢發聲而備受讚譽,這也表現在她為貧窮人民、暴力受害者以及因納瑪丹水壩計畫(Narmada dam projects)而被迫流離失所的數百萬印度人民伸張正義的舉動上。這是評審團對洛伊的頌辭。


 



再回頭看書中的印度種性階級下的蒼涼和無可奈何,想她後來積極論述的改革批判等...。我想,也只有以纖細憐憫的愛所關注的,才能看透卑微腐敗下,還有的尊嚴和種種可能。更明白,這故事下綻放的不只是文學的光,還有沉痛的愛和決心。難怪,我闔上書至今,仍為隱身在後的愛,感到隱隱作痛。


 


我是無法評論這本書的,只能以洛伊自己的文字來說微物之神,


偉大的故事的秘密就在於沒有秘密。


偉大的故事是你聽過,而且還想再聽的故事,是你可以從任何一處進入,而且可以舒服地聽下去的故事。…你知道它們的結局,然而當你聆聽時,你彷彿並不知道。就好像雖然知道有一天你會死去,但當你活著時,你彷彿並不知道你會死去。在聆聽偉大的故事時,你知道誰活著,誰死去,誰找到愛,誰沒找到愛,但是還想再知道。


那就是它們的奧妙和它們的神奇之處。


 


這就是[微物之神]



 


這就是,阿蘭達蒂洛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