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Am

我的相片
在天堂和世界之間; 在真實和假象之間;在一切的選擇和結果之間, 是我.

2009年12月28日

你說,什麼是「失格 」?


不該在低落的冷空氣裡讀「人間失格」。那晚直到一夜靜沉, 滿屋子薄冷、我的血液結冰,我還在太宰治自毀的文字裡走不出來...
這本書,是毒。


『我曾見過那男人的三張照片。』,故事這樣開始...
第一張照片,

『那孩子的笑臉,愈看愈讓人感到莫名陰森。那根本就稱不上笑臉。這孩子完全沒笑。他那緊握的雙拳可證明一切。沒有人可以一面握拳一面微笑。是猴子,那是猴子的笑臉。只是臉上擠滿醜陋的皺紋罷了。就是如此古怪、醜惡、看了渾身不舒服的表情,教人很想說他是「臉皺成一團的小鬼」。我從未見過表情如此詭異的小孩。』

第二張照片
他第二張照片的長相,有令人驚訝的重大變化。一身學生裝扮。感覺他沒半點人味。他身穿一襲學生制服,白色手帕露在胸前口袋外,雙腿交叉坐在籐椅上,臉上還是帶著微笑。這次已不是滿臉皺紋的猴子笑臉了,而是很有技巧的微笑,但與常人的微笑又有一種說不出的差異。不知該說是欠缺生命的重量,還是少了人味,絲毫沒這樣的充實感。我從未見過表情如此詭異的俊美青年。』

第三張照片
第三張照片最為古怪。完全無從揣測其年紀。他頭髮已略見花白….臉上沒有笑容。面無表情。彷彿坐著雙手伸向火盆,就這麼自然地死去….說得更極端些,縱使睜眼再看一次照片,同樣喚不起記憶。只會讓人感到悒悒不樂、焦躁難耐,最後甚至想別過臉去。
即便是所謂的 “死相”,應該也比它更有表情,更令人印象深刻吧,倘若將馬頭硬裝在人的身軀上,或許就是這種感覺。總之,任何人看了,總會莫名感到心底發毛,渾身不舒服。我從未見過長相如此詭異的男子。』

這些文字,應該就是太宰治死前,對自己存活的樣貌,最赤裸的描述。

什麼是「失格」?

wiki 百科的解釋, 人間這個名詞,在日語是與同義,不具社會等含義,所以人間失格的意思就是喪失做人資格的人」 。
什麼是當人的資格?什麼又是人的資格?

生在富裕之家, 長相俊秀女人緣出奇地好, 參加馬克思主義的社團、酗酒、浪蕩,活著卻在陷溺中掙扎。幾次殉情獲救,儘管他不曾承認,對照太宰治的生平,這本書可以說是他的半自傳作品。
「前言」以照片的視覺觀感,導入故事。太宰治選擇從一個第三者的眼光,檢視主人翁葉藏( 或檢視他自己 ) 的生存面像,「第一手札」、「第二手札」和「第三手札」,都是關於葉藏的私密傳述。最後,在「後記」裡, 呈現世俗對葉藏的觀感。

筆下的葉藏,自小就意識到,在大環境中,搞笑、討好、隱藏真實想法,可以讓自己安全。只是,越是偽裝討喜,越顯得他在人裏的格格不入。年齡越長,他的演技越來越好,對人的排懼和現實社會的疏離卻與日俱增。
酗酒與侍女殉情未襚,他在家人的眼中放蕩墮落,不再尋求世人的認同,一步步地自我放棄。直到遇見妻子良子,他以為人間還有完全的信賴和良善,沒想到良子的純潔無暇卻變成罪惡的源頭,招致不肖商人的玷污" 是被良子那「如神般」的純真給打敗了嗎? " 至此,世間再也沒也堅定的善好了, 他放棄了。最終被送進精神病院。 「當人,我不夠資格了。」他在嗎啡成癮被送進精神病房後,如此自懺。他不只是罪人,還是個瘋子, 根本是個廢人。 "

不知怎麼地,想起小時候讀子敏的「小太陽」,即使年代已久,我仍記得他曾經擔心大女兒櫻櫻在妹妹出世之後,因為被當做姊姊,每次妹妹要什麼,就自動退讓。在沒懂得自己要什麼之前,就把自己喜歡的讓了出去,那長大了怎麼辦呢? 如同子敏的擔心,櫻櫻太早順從角色的定位, 葉藏太早學會迎合這個世界。而我,則是太早意識到,自己很難符合父母心中期待的樣子。
這是同一種孤寂。
我的悲憤是,什麼是「資格」? 是誰定位了誰? 是誰給了社會審判的權力? 如果葉藏不曾意識到自我在逢迎下的卑微,他的卑微是否還是卑微? 如果葉藏不是那麼在乎做人,…你說, 人間哪來失格?

((( 如果一切都不在乎了,你說,什麼是「失格 」? )))



( 這照片裡, 最大的笑容是他,太宰治 )


2009年12月24日

里爾克說詩

 
 
 
 
 
 
 
 
 
 
 
 
 
 
 
 
 
 
 

里爾克在"馬爾他手記"裡曾這麼說詩,

詩是經驗。若要寫一首好詩,我們必須見過許多城市,許多人事物,
認識動物,感受群鳥如何飛翔,體會小花於清晨綻放的姿態。
想異地的旅途,不期的際遇,離別,我們遠遠望著它到來的離別,
回想那仍說不明白的童年,回想父母,我們必須使之苦惱的父母,當他們為我們帶來一種愉悅,而我們卻無法體會 (但對別人來說是一種愉悅 )
回想童年的病痛,,令人費解地降臨,變換著深刻沉重的面容,
回想白天待在安靜沉悶的屋裡,
回想清晨的海邊,回想大海,許多大海,
回想旅途中,天際沙沙作響,乘著星星而飛逝的暗夜,

然而,如果我們回想了所有可以回想的,卻依然是不夠的
我們需要擁有這些回憶:愛情的夜晚,每一個獨特的夜晚,產婦陣痛的呼喊,分娩後輕卸後蒼白沉睡的樣子。也要擁有與死者相守的回憶,與死者共處於開著窗的屋子,時而乍響的聲息。

然而,只有回憶也是不夠的。
我們在回憶滿溢時就該把它忘記,我們要有極大的耐心等候,直到回憶再度回來。
因為回憶本身並不是我們真正的需要。
我們要一直等到它成為身體裡的血液,成為我們的目光和姿勢,變得無法言喻,
變得和我們無可分別,

這時,有可能在某一個極為稀微的時刻,
一首詩的第一個字於那時刻中浮現,
破蛹而出。"

於是,我這麼想,
有些文字對某些人而言,是骨血,
有些文字,是不得不冒出來...抖落的
頭皮屑。

猜盡了簡體字, 里爾克的語氣慢慢滲入了我的呼吸,,像漂浮的空氣

2009年12月22日

印度之旅

 

旅行的地圖已成形...


 

行程確定了


台北→ 德里( Delhi)→瓦拉那西  ( Varanasi) →卡修拉荷( Khajuraho) → 歐恰( Orchha ) →阿格拉 (Agra) → 捷布(Jaipur)→ 德里( Delhi) →  台北

但是,鄔得普 (Udaipur)和喬得普(Jodhpur) 這兩個城市必需放棄,一是因為太趕,二是因為 自己安排的行程找不到旅伴 ( 唉...)

還好找到一個旅行社規畫的行程和我想的差不多..此生二度跟團,希望自己會慢慢習慣人群。




共9天, 其實只有8天。 


Day 01 


台北/ 香港/德里 DELHI (印度)


夜宿德里。


Day 02


德里DELHI 瓦拉納西 VARANSI- (內陸飛機)


車程: 瓦拉納西VARANSI 鹿野苑Sarnath (12公里;約半小時車程)



Day 03


瓦拉納西 VARANSI  卡修拉荷 KHAJURAHO(內陸飛機)


 


Day 04


 卡修拉荷 KHAJURAHO 歐恰古城ORCHA( 捷西小城JHANSI)阿格拉 AGRA


( 火車之旅)


 


Day 05


阿格拉 AGRA 泰姬瑪哈陵阿格拉城堡 (紅堡 ) 阿格拉 AGRA


 


Day 06  


阿格拉 AGRA法第普希克古都FATEHPUR SIKRI捷布JAIPUR


 


阿格拉JAIPUR法第普希克古都 (35公里,1小時車程)


法第普希克古都捷布JAIPUR  (210公里,4 1/2小時車程)


 


Day 07  


捷布JAIPUR


-琥珀堡-城市宮殿CITY PALACE


-風之宮殿-駱駝之旅


住在 SAMODE PALACEJAI MAHAL PALACESHIV VILAS RESORT


 (捷布JAIPUR-莎夢皇宮 (42公里;1小時))


 


Day 08  


莎夢皇宮德里DELHI


-德里DELHI市區觀光.古達明納塔(世界遺產)德里 DELHI/香港
莎夢皇宮-德里DELHI (264公里; 5小時車程)


Day 09    香港/台北


 


The day after....


休息一下,隔天接貓回家....


 

2009年12月21日

冷天讀書


9度還是10? 這個週末,我老蒙在被裡。


如果有上Face book種菜養魚的需要,也只露出前半截手臂。請想像棉被蓋頭盤坐在電腦前的背影,那就是貓趴在沙發背上看我的樣子。


 


我以為最幸福不過是暖烘烘地在冷天裡看書了,其實不然。腦子就像結冰後融化了一樣,常常一不小心,眼前的字忽然消失,呼呼地睡著,醒來又是一、兩個小時之後。只有好看的小說,可以維持清醒的專注力。


比如,星期五才從圖書館借來的[第九個寡婦]



嚴歌苓說[第九個寡婦]是一個非寫不可的故事。她在離開中國十五年間,將一個沉澱在心裡已久的故事,反覆以英文、中文整理書寫,成了這本記錄著四年代到八年代中國農村變革的小說。中國變革聽起來苦慘,但是,故事的主角王葡萄,卻是一個到讓人愛不釋讀的角色。


故事發生在河南, 王葡萄是一個被買回來的童養媳,由於她的公公自小對她的訓練和信任,在她而言就宛若真正的爹。在中國土改時,公公被劃為惡霸地主,幹部要她覺悟、鬥地主,她只說:「爹就是爹。」,然後在死刑場上偷偷把,公公背回,藏匿在紅薯窖幾十年。這幾十年間,她從最年輕的14歲小寡婦,變成垂暮之年的老婦,她愛過男人形形色色,每一個都真切,但每一個都不越過她心裡頭一個女人該有的分際


在一個道德價值變異的社會,只有乾淨純摯的心思,才顯得真實,超越任何尺度。我看過的書評,每一個女人都愛王葡萄,不曉得男人怎麼看? 他們愛這個真實、汗味卻火燙的女人嗎?



另一本,是昨晚睡前,一看就停不下來,鍾芭.拉希莉的[ 陌生的土地 ] 好看,卻截然不同。


一樣是她一直書寫的孟加拉裔的第二代美國移民的短篇故事集,第一部裡,5個短篇; 第二部[海瑪和卡西克]是三個章節的中篇小說。


在這本書裡,不再說移根的鄉愁,卻是植根後的質變。即使鍾芭.拉希莉一直以同一個族群為題材,卻透過不同的角色的眼光,一再地檢視著這一群人。在這本書裡,有更多的人情世故,細膩無奈,像小提琴的琴音,...一音一弦宛轉地插入肉裡。


[陌生的土地]裡的女兒面對老年喪偶的父親; [地獄—天堂] 裡的小女孩看著母親的暗戀;[ 權宜之選 ]中男人的心思,妻女和家庭牽繫,對照著年輕時的記憶和暗戀的對象; [只是好意]  ( Only Goodness中譯有點怪怪的...) ,從一個姐姐的角度,看一個從高度期望墜落頹廢和家人脫離的弟弟; [別管閒事],從一個外國男人的角度,看一個孟加拉女孩的情傷


這些目光轉移,心思變換,淡而有味,就像喝茶一樣,唇含津地,這味蕾感受的層次分明, ! …真是好茶  不不...,


真是好書


最後一提,[海瑪和卡西克]讓我闔書時悵然若失, 心裡竟忽然冒出一句 " 流蘇,妳那裡看得到月亮嗎? " ... 是的,是有點張愛玲的味道,只是,沒有張愛玲的苛薄


2009年12月15日

下台的背影

  

比爾蓋茲在微軟的最後一天,他如此自嘲...

為一切正當的理由而與眾不同,是一種有智慧的生活方式。』


Bill , You Rock!

Love the color and the pear


 Picture via Etsy

2009年12月14日

「旁觀者」的快速抄寫 ( 補 )



 


我喜歡我四歲的時候懷疑一切的眼光」。這是張愛玲說過的ㄧ句話,倒是和彼得•杜拉克有幾分相似。他說,他自小就是一個旁觀者。


 


13歲的某一天,他在離開一群光榮激昂的遊行群眾後,發現自已從來沒這麼高興過,我終於發現我不屬於那一群人」。 


「如果要做個特立獨行的人,一定要有技巧,而且要很小心…」,旁觀者注定從不同的角度看事物,所以經常會聽到這樣的告誡。”回憶小時候一個伯伯對他的叮囑,對他而言,他生命的角色,似乎早已註定


 


這本書描述了他在維也納的童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歐洲,二十、三十年代初期籠罩在歐洲各地的納粹陰影,三十年代的倫敦生活,還有新政下的美國,二戰歲月和戰後的世界。杜拉克不僅記憶驚人,對人的觀察尤其細微,當然,在旁觀者的角度,他自有一套對所見事物見解,獨立而且不斷自省。而我在閱讀的同時, 覺得自己變得非常渺小,也非常重要。怎麼說呢? 沒有一個時代是瞬間造成,時代價值需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來監督,彼得•杜拉克從沒有鼓勵人云亦云,反倒讓我有一種勇氣,勇敢表達自己的不同。


 


這不是一本歷史書,就像他說的,只有「社會圖像」中的人物才能反映出社會的相貌”, 這是一本人物圖像,反應著當時社會的種種現象和價值觀。


 我一向對「人」相當感興趣,……「人」不只比較有趣,更有著許多不同的型態,也較有意義,正因為人會發展、表露、改變並成為一種新的型態。


他的眼光,彷彿一隻探針,插入的歷史底層結構,翻攪著當時的脈動。而且,這些"當時",卻仍在現在進行著。


 


比如「精神分析之父」佛洛依德。彼得•杜拉克在「真假佛洛依德」中,描述記憶中的佛洛依德,從維也那當時性與金錢的社會現象,到佛洛依德的猶太情結,還有,介於藝術與科學的心理治療理論等等。他在8歲那年見過佛洛依德, 據說,他曾被那時61歲的佛洛伊德斷言:「將來或許會成為歐洲最偉大的人。」只是,等我看完那個章節之後,才赫然發現,彼得杜拉克,罵人不帶髒字,他非常委宛、非常委宛地花了26,告訴我們, 佛洛依德根本是一個有嚴重自我認同問題的精神病患。( 哈哈,我忍不住大笑)


 


 


 


***  12.15.2009 ( )


在這些群像裡,如果有什麼是我真心羨慕,或說渴望的,是一個像克雷馬(Kraemer)一樣的朋友。


彼得•杜拉克回憶,在所有人當中,幫我了解我自己最多的,就是克雷馬。」,這個人同時也是季辛吉的再造恩人。( P.247)


 


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後,舊帝國滅頂,照理說,跟得上時代的青年應該要滿腹熱血地擁抱新社會,但是, 克雷馬卻堅持由內而外、當個不折不扣的理想「古普魯士人」: “ 貧窮而知足、驕傲而敬天、穿著制服、配戴武器,服從正統、合法的權威,自制” ( P.254)


照我們的說法,這分明是個已經是民國了,還堅持留辮子的八股冬烘,但這傢伙卻在離開德國後,以一派冬烘傲骨槓上納粹海軍,官司一路鬧到義大利國際法庭,他也不過就是堅持在他的小船上插著他愛的,前德國皇家海軍的三角旗,結果,這個冬烘的傢伙贏了!


 


這個滿腹舊社會理想的冬烘傢伙,究竟有什麼過人之處? 他是一個有安穩內在的石頭,我這麼想。


以他的能力和學養,彼得•杜拉克曾問他為什麼不做參謀總長或是外交大臣,他很清楚,


我不是屬於聚光下的人物”,他一生中只有兩個抱負: 一個是當參謀總長的政治顧問,一個是當外交大臣的政治老師,也就是說,他深刻明白自己的特質適合當幕後推手,而且他也做到了。


多年之後他在五角大廈,擔任美軍參謀總長的歐州政治顧問。他發掘季辛吉時, 季辛吉只是一個二等兵。他提拔他,訓練他,安排季辛吉去哈佛就讀,並且取得第一份教職。如果季辛吉是張無忌,那麼克雷馬就是張三豐,他從沒當上武林盟主,卻影響了世界。


 


一個有能力又能提攜後進的領導者,才是真正的「偉人」與「領導人」。” ,即使,這個人本身不具半點領袖魅力。


 


羅賓.夏瑪曾在「改寫生命的101個忠告」裡有一個建議: 成立自己的智囊團


他建議在我們的一生中,應該要有幾個人,像顧問型的朋友, 可以互相請益、交流,減短我們的學習曲線,而讓生活平衡、充實。這讓我想起彼得•杜拉克和克雷馬。


我們的關係頗為奇特,比所謂的友誼多一點,也少一點。我們一直以姓氏的「杜拉克先生」和「克雷馬先生」,以及德文的您( Sir )稱呼他們從不曾真正熟稔,然而幾次忘了時間的交談,卻讓杜拉克寫下這樣的一段話:


我們直覺地意識到彼此有不同的答案,然而很快就發現,其實我們心中有著同樣的問題。我們雖然年少,但很清楚這些問題不可小覷,因此利用對方,聽聽自己的論述,並強迫自己把一些事定義清楚。


他引導我明瞭,就政治觀而言,我是特立獨行的人.並迫使我發掘自己的興趣正因為這些特質和興趣與他的不同。


 


我羨慕的是,水和石頭完全不同,未曾改變彼此的本質,卻在相互激盪中,自成圓融、自匯湍流。


我羨慕的是,彼此迥異,卻不試圖改變對方,真正的懂,真正的欣賞,真正的珍惜,有一個這樣的好朋友,今生足以。


這是否就是所謂的「知音」?


 

2009年12月10日

讀癮犯了



讀癮又犯了,年末床頭又有新書堆疊成山
如果不用上班,我應該會窩在那裡,和貓一起看書,直到眼睛脫窗。


正在閱讀喬治.歐威爾的 [一九八四],但都因為上班而中斷,期待週末,一股作氣把它讀完。而且,村上春樹的1Q84,還等在一旁。

昨天新收到的是剛出版的 [ 香料情婦] ,翻了幾頁就停不下來,睡前忍睏讀著直到一直流目油昏睡了過去。真是好看,現在還一直懸在心裡。

但偏偏,出門的書包裡,放著的是4公分厚的[旁觀者],彼得杜拉克的回憶錄。彼得杜拉克自己認為:「這本書雖不是我最重要著作,卻是我個人最喜愛的一本。」,記載著他橫跨德國、英國和美國的的三段人生歷程,跳著看,覺得每一篇都是則獨立的小故事,每一個章節都引人入勝,問題是我我的時間零碎、我不專心、我的人格和大腦都分裂
沙發上躺的是一本爆笑書, [ A year in the merde ], 一個英國人到法國工作一年的生活體驗,憋腳的法文夾雜在英文裡,初學法文的我讀起來真是別有滋味,這應該是讀中譯本所無法體會的

這疊小山中,每一本都在呼喊 讀我! 讀我! 讀我!

我真是好苦啊! 這應該是花心男人的心聲吧,” 世界上的女人這麼多,但只有一個我
我終於懂了, “好書這麼多,但是我只有一雙眼睛,一個腦袋, 我真是好苦啊! “



花心一覽表:
[ 大師 ] ,柯姆.托賓(Colm Toibin)
[ 暗示 ], 韓少功
[ 費曼手札], 理查.費曼
[ 別鬧了,費曼先生 ], 理查.費曼
[ 人間失格 ], 太宰治



 

 ((( 親愛的, 請等我。)))